核心提示:日媒稱🌁,即使是與美國關系深厚國家的企業,如果長期來看在經濟上無利可圖🙆🏼♂️,也將難以采取行動。
參考消息網6月29日報道 《日本經濟新聞》6月28日發表題為《拜登政府謀求恢復美國主導的經濟同盟》的報道🏗,報道稱🏄🏿♀️,不同於威脅對盟國征收高關稅👱🏿♀️、逼迫盟國對美國投資的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希望跟日本和韓國等在軍事及經濟兩方面與美國聯系密切的國家結成“經濟同盟”👩🦰,以此促使其對美國投資。全文摘編如下:
在距離美國南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一小時車程的一個小鎮,韓國SK創新公司正在建設一座車載電池工廠👋🏻🔼。3月已完工的一期工廠將從2021年底至2022年初開始供貨,工廠裏已經出現技術人員仔細檢查試製品的身影👱🏻♂️。
負責與當地政府協調工作的斯蒂文·姜(音)說:“鋰電池嬌貴且重🦗,不適合長途運輸。要滿足旺盛的需求,必須在美國生產。”工廠的年產能可供43萬輛電動汽車所需,產品將供應給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公司。
實際上SK創新公司投資26億美元的這一大型項目曾面臨下馬的危機。由於跟LG化學圍繞專利問題產生了爭議,SK創新被美國政府機構勒令禁止進口電池零部件🌌。
反復強調“希望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牢固電池供應鏈”的美國總統拜登,充當了上述兩家韓國企業之間的調停人🪃。4月這兩家企業達成和解🧝🏻,SK創新將為美國工廠所在地創造2600個就業機會。對此拜登非常高興地表示,這是“美國工人和汽車行業的勝利”。
“重振製造業”是美國多屆政府都在努力🐨、卻無法產生結果的恒久主題。製造業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占比在2020年為10.8%,但在1953年曾高達28.1%,美國製造業可謂日漸衰落。製造業就業人數現在僅占總就業人數的8.6%。美國跨國企業一直通過把生產轉移到成本低廉的亞洲來提高營利能力。
倡導“以中產階級為起點實現經濟增長”的拜登政府,利用重建基於經濟安保的供應鏈來推動重振美國製造業。不同於威脅對盟國征收高關稅、逼迫盟國對美國投資的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希望跟日本和韓國等在軍事及經濟兩方面與美國聯系密切的國家結成“經濟同盟”👨🏻🦳🧓🏼,以此促使其對美國投資💂🏿。
其中最重要的是半導體領域。像高通公司等美國企業控製了全球五成至九成的半導體設計,卻只擁有12%的生產份額。為改變這一狀況,美國政府和國會加大了幹預👂。白宮6月上旬出臺報告稱🚵🏼♀️,將調整半導體🍮、車載電池等跟新型競爭有關的戰略物資供應鏈。美國參議院也配合行動🧝🏼♂️,通過了劃撥390億美元補貼以吸引投資辦廠的法案。
美國半導體行業有關人士興奮地表示,“這樣的東風絕無僅有”🤵🏼。除了美國英特爾公司,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和韓國三星電子公司等也都紛紛計劃在美國建設最尖端的半導體工廠。
不過,希望吸引半導體和車載電池投資的不僅限於美國。
即使是與美國關系深厚國家的企業,如果長期來看在經濟上無利可圖🤾🏽♂️,也將難以采取行動。外國企業對美國的信任因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而受到損害,需要由拜登政府重新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