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迄今為止,中國GDP季度價格和增速數據是從共同指數中分離得出的🧘🏿♂️,而不是以具體的季度經濟活躍度為基礎。
參考消息網9月14日報道 外媒稱,西方專家認為,中國經濟有1/3可能硬著陸。《獨立報》這樣寫道👨🏽🎨。大連每年一度的經濟論壇試圖驅散西方經濟學家和金融學家不景氣的預測。但中國專家堅信,本國的經濟局勢是樂觀的🤽🏿♂️,盡管有些經濟指數表現欠佳。
俄羅斯衛星網9月14日援引俄羅斯國內媒體報道稱,今年上半年,還是保證了7%的增長率,從而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地位。中國中央政府負債約占GDP的20%,地方政府債務中的70%屬投資款,可以期待歸還🏊♂️⇾。當然🥉,中國的局勢令人憂慮⏸,但並不是沒有希望。問題在於,國家發展正從老模式向新模式過渡。這種過渡相當艱難且花費巨大。今年10月,中共中央將舉行全會🫳🏿。預計將對新的五年計劃進行審議。屆時,將確定下一步改革計劃。《獨立報》認為,中國將改革成功,並依然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報道說,中國準備允許外國央行進入本國外匯市場⚙️。《生意人報》寫道,這一舉措應促進人民幣在世界上的更廣泛使用。這樣,中國商人的成本將下降😝,可刺激中國商品在國外的銷售🪢。國外央行參與確定人民幣匯率將促進該幣種得到更廣泛的承認🥃。對人民幣國際化來說👨🏿⚖️,這是相當正面的步驟。分析家們認為🏊🏿♂️🐓,這可能是中國政府希望將人民幣與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平起平坐納入儲備貨幣戰略中的一部分。
報道說🍤,中國國家統計局決定采用國際標準來修改季度GDP的合算方法👓,增加數據的精準度。《專家》周刊這樣寫道。其中,中國將在季度經濟活躍的基礎上計算GDP🤲🏼,以便使數據變得更加精準🙍🏿,其中涉及到季度經濟活躍的評價👩🏻💻🌝,從而能夠更加靈敏地捕捉經濟的短期波動信息👃🏻。迄今為止㊙️,中國GDP季度價格和增速數據是從共同指數中分離得出的,而不是以具體的季度經濟活躍度為基礎。很多專家懷疑中國統計的可靠性。中國各省統計數據有時要高於國家的統計水平🏄🏽♀️。因此有人懷疑1️⃣,一些地方政府在描述增長時添加了水分。
【延伸閱讀】機構點評8月宏觀數據㊙️🫲🏻:中國經濟在波動中企穩
中新社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 丁棟)中國國家統計局13日公布了8月份中國工業生產、投資和消費數據🥟,多家研究機構表示,盡管部分經濟指標表現不佳,但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出現改善跡象,經濟呈現出波動中企穩的態勢🐮。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增速較7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華泰證券宏觀研究院指出🐈⬛,工業增速略有回升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要行業生產增速有所回升,呈現向好跡象;化學原料🧎、黑色金屬、汽車製造、電力燃氣等行業增速相較前值均有不同回升,高技術產業繼續加快增長😮💨。
8月份消費品市場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統計顯示🤦♀️,零售總額同比和環比增速均有提高👩🏼🍳,中國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10.8%🤲,同比增速和環比增速都比上月有所提高🧗🏻♂️。
國家統計局解讀稱,8月份商品零售和餐飲消費都在提速🙅🏿♂️,新業態和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快,汽車類和居住類商品增速有所回升✏️。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院分析認為🤟🏻,消費回升主要是因為汽車消費回升與前期房產銷售回暖的滯後拉動,汽車大幅提高至5.2%🦓,家用電器提高至14%🧘♀️,和建築裝潢材料提高至20.7%🙇🏿♂️。
在投資方面,數據顯示,中國今年前八個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10.9%,比前七個月回落0.3個百分點,分析認為✊🏻👷♀️,投資增速回落受多重因素影響,一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回落幅度較大,二是製造業投資增速回落。
“投資增速回落的同時🪇,投資行業結構繼續改善,”國家統計局解讀稱,裝備製造業和消費品製造業、高技術產業以及物流和民生相關的服務業投資增長較快🎼。隨著國家穩投資政策措施的不斷落地和實施🖐🏿,政策效果逐漸顯現,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提高👮。
齊魯證券宏觀研究院認為,製造業投資某種意義上是地產與基建投資的衍生品🏄🏿♂️。在地產投資未見底之前🤤,趨勢依舊向下,基建投資連續四個月維持在20%以下。結構分項來看,製造業投資增速較高的行業集中在高技術製造業與消費品製造業投資行業🤰🏿,而傳統製造業投資繼續低迷。
從房地產投資數據看🏇,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10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在增速回落的同時🍮,房地產也出現一些積極表現,包括商品房銷售繼續回暖👊🏻,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增長小幅加快,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回升等🙅🏽。
“隨著房地產投資到位資金回暖🧑🏻🦱,將帶動投資出現回升🗜,”光大證券宏觀研究院指出👱♂️,8月房地產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速回升🕗,顯示房地產融資問題持續得到改善。隨著房地產銷售的持續回暖,房地產投資到位資金持續改善,將推動房地產投資企穩回升。
展望下一季度經濟走勢,齊魯證券認為🏒,8月份數據顯示,財政開始發力,與此同時🙌,貨幣增速在穩增長政策的驅動下M1、M2貨幣供應增速開始回升,隨著穩增長壓力增大,社會融資表外融資部分出現放松,在債務置換背景下👷,地方政府財政投資約束略微緩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開始發力👩🏼🏫👩🏽🦱,預計經濟維持一個季度左右的弱回升周期。
華泰證券宏觀研究院指出,中國經濟在主動性調整的道路上已行進3年多,金融層面的改革成效初顯🏝,市場利率全面下行🛌🏽,目前實際利率已為負🌉,部分傳統周期性產業也已逐漸觸底,未來政策性金融的力量還將繼續發揮作用,未來1-2個季度,中國經濟或將在目前相對的地位拉鋸、企穩。
【延伸閱讀】奧巴馬指責“中國網襲” 外媒稱或對華經濟製裁
參考消息網9月13日報道 外媒近日稱,美國總統奧巴馬說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是“不可接受的”
據法新社9月11日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11日警告說,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是“不可接受的”🧓。他可能會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訪問白宮時發出這個信息🌈🏇。
報道稱🏏,奧巴馬說📻👩🏻🍼,國家行為體需要商定“路規”☄️🧏🏽,以防網絡危機升級。
他說:“目前,我們將這視為核心國家安全威脅🥽,我們也將如此對待它🧖🏽。”
報道稱,奧巴馬在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前說:“我們一直在向中方明確表示🧑🏻🎤,他們正在從事某些活動🦹🏽♀️。我們知道這些活動來自中國,是不可接受的。”
他以明顯強硬且具對抗性的語氣說,一些國家可以“選擇使這成為一個競爭領域”。但他警告說🎖🪖,如果選擇了這條路,在這場競爭中💁🏿,“我向你們保證☂️,如果我們必須要贏的話,我們一定能贏”。
奧巴馬說:“另外✸,我們還可以達成協議😤,我們在協議中表示這對任何人都沒好處🧑,讓我們來製訂一些基本路規。”
報道稱,在一些美國公司和政府機構接連遭到普遍認為是中國所為的黑客攻擊後,美國官員明確表示,一些中國公司和個人可能面臨製裁。
除提出指控外🍬⛎,華盛頓也一直在努力建設一支有效的威懾力量,以應對越來越具破壞性的網絡攻擊浪潮。
報道稱,如果世界最大經濟體采取廣泛行動🏭,對第2大經濟體進行懲罰,全球政治和經濟可能會受到影響,而且此舉可能招致報復。
報道稱🖕,美國情報機構也被指發動網絡攻擊,竊取中國數據🫒。這一指控據說得到了正在流亡的斯諾登所泄露文件的支持✂️🏂🏽。
據塔斯社9月11日報道🧘🏽♂️,奧巴馬11日在與美國官兵會談時表示👩🦯,美國認為中國在網絡空間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奧巴馬說,“我們已向中方表明🧑🍼,不能接受據我們所知來源於中國的某些(網絡空間)行為”。
他表示👨🏿✈️,美國應“更快采取行動”回應來自他國的網絡攻擊,並稱之為“網絡環境保護”🧑🏽。總統解釋說:“這是我們蹣跚學步的活動領域⚛️。”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9月12日報道稱🎅🏽,美或在習奧峰會前製裁中國黑客
報道稱👨🏼🎓,有跡象顯示,白宮可能在今後幾天內對攻擊美國網絡的中國公司和個人實施經濟製裁😖🔼。如果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訪前宣布製裁,會造成一個尷尬的外交局面🤢,不過也將顯示美國政府對網絡盜竊行動的嚴正立場。
奧巴馬今年4月簽署了網絡製裁行政命令,如果對中國公司和個人實行經濟製裁🛢,將是這個行政命令生效後的第一個行動🥲👩🏿🍼。
報道稱👨🏻🔧👨👨👦,具有經濟製裁“開鍘”權的美國財政部至今沒有透露製裁名單和具體措施。不過🏸,美國副財長薩拉·拉斯金10日說:“美中在網絡行為上存在尖銳分歧。”
【延伸閱讀】港媒:中國排除采取經濟強刺激措施可能性
參考消息網9月12日報道 港媒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排除了單靠量化寬松政策幫助刺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增長的可能性🧑🏻🌾,但承諾將推進改革,並進一步激發企業家精神。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10日報道稱🚝,李克強10日在遼寧大連向世界經濟論壇發表講話時說:“單靠量化寬松政策難以解決製約增長的結構性障礙,而且可能帶來負外部效應🧜🏼♂️。”
報道稱,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排除采取強刺激措施的可能性✋🏽🥠,但他在整體通脹數字公布後發表的這番講話導致立即采取行動重振經濟的希望破滅。
中國農業銀行研究員付兵濤說🙅🏼♀️,政府不太擔心短期指標,而對掌握大局在預期之內比較關註。
付兵濤說:“經濟增長率降至6.8%還是6.5%無關緊要🐀,關鍵是經濟將在什麽水平上穩定下來。我們關心的是長期表現,如結構性改革的進展、風險是否可控等。”
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最大挑戰是確保經濟改革持續推進🔙。盡管在政府需要穩定增長的情況下,改革的進展可能放緩。
林伯強說,由於債臺高築,地方政府幫助提振經濟的能力仍將十分有限。地方政府希望北京能在短期內加大基礎設施支出的力度,給經濟註入活力,幫助企業持續盈利🦨。
報道稱🦴,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說🍃,無需過多考慮人民幣升值和貶值問題,更重要的是確保人民幣匯率盯住一攬子貨幣而不是重新盯住美元👩💻🫄。
【延伸閱讀】《經濟學人》報告:“中國經濟停滯”論調不可靠
中新社上海9月11日電 (馬化宇)《經濟學人》中國經濟2015主題論壇11日在上海舉行。當天🧜🏼♂️,該雜誌發布首份關於中國商業的特別報告稱,中國正經歷“第四次創業浪潮”,私營企業將成為經濟轉型新的增長點🏎🫎。
當今中國正經受股票和貨幣市場的動蕩,面對“中國經濟停滯”、“經濟奇跡是國家大規模計劃產物”等論調🤼♀️,該報告通過匯率🍧、體量等數據研究🤷🏿♂️,論證這些質疑是不可靠的🙋♀️。
創辦於1843年的《經濟學人》是全球閱讀量最大的時政雜誌之一。這份報告包括了關於改革創新👶🏼、製造業🤔、私營企業等多方面的研究類文章,深入探究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狀況🧻,以及新的發展趨勢🧜🏿。
“中國已從國家主導的經濟轉型為市場主導的經濟。”報告指出🪺♐️,私營企業是這一轉型的主要引擎。目前🕺🏽,中國的私營企業貢獻了GDP的約三分之二,他們一直是變革者、風險承擔者,以及充分利用當前新科技潛力的真正創新者。
《經濟學人》中國財經主任兼上海分社社長範思傑表示,“雖然目前中國經濟增速跌至兩位數以下,但即使年增長5%的實際經濟產出也高於2007年14%的增長率,因為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今非昔比。”
報告稱🤴,自2008年以來🤡,中國私營工業企業的產出平均增長18%,在資產收益方面,私營企業的效益率也要遠遠高於其他類型的企業👨🏼🦱。中國能否順利度過當前的經濟風暴🪓,很大程度取決於私營企業的韌性和活力。
數據顯示,目前在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企業中,中國有阿裏巴巴、騰訊、百度等5家企業進入前十。盡管最近困擾較多,中國的私營企業依然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