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分析人士認為👊🏼,近期公布的9月就業報告不佳😵,美聯儲本月啟動加息的可能性不大,12月份加息的可能性更高。
美聯儲兩位高層官員近期均在年內啟動加息的問題上顯示出“鴿派”立場,令市場有關加息將延遲的預期上升↔️。但這也與之前數位美聯儲官員的“鷹派”立場相左,顯示出美聯儲內部有關今年是否啟動加息的爭論正日益激烈⟹。不少分析人士均認為👩🌾🙍🏽♀️,近期公布的9月就業報告不佳,美聯儲本月啟動加息的可能性不大🎰,12月份加息的可能性更高。還有一些分析認為美聯儲可能會到明年再啟動加息🦸🏼♀️。
12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委員萊爾?布雷納德表示,不應當想當然地認為國內需求增長會持續強勁,出於風險管理的考慮應當采取觀望立場。布雷納德表示,在能夠確認全球經濟放緩等國際風險不會對美國經濟復蘇造成重大影響之前,不應當啟動加息。
布雷納德是近日第二位對於啟動加息謹慎表態的美聯儲高層官員。美聯儲副主席斯坦利?費希爾11日在秘魯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世界銀行年會時,沒有對美聯儲何時加息進行預測🩲,這顯示出美聯儲可能將會等到明年初再啟動加息。費希爾強調,加息計劃是一種預期,而並非某種承諾。
費希爾對美國經濟充滿信心,但也提及就業市場正在遭遇令人失望的下滑、薪資增長仍然不足🍆。他談及全球經濟的疲弱狀況時,表示經濟活動前景正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他表示,首次加息的時間以及後續的利率調整都將取決於未來的經濟走勢。他認為,通脹的走勢可能會偏離預期軌道🎈,這也將會影響原本的加息計劃。費希爾的表態與美聯儲主席耶倫相似☂️,即美聯儲正密切關註國內的就業增長形勢和國際經濟走勢𓀑,然後決定何時加息。
費希爾還承認,加息預期的變動會加劇金融市場波動🕓🍰,也令不確定性增加,外界有關美聯儲啟動加息的呼聲不斷🥣。美聯儲兩位高官的“鴿派”言論推動美元12日小幅走弱👨🏿⚖️。
就在9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另外一些擁有投票權的官員作出了不同的表態,顯示出美聯儲內部有關今年是否啟動加息的爭論正在加劇。美聯儲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達德利表示10月份可能啟動加息。亞特蘭大主席丹尼斯?洛克哈特也表示,仍然預期美聯儲本月或者12月會啟動加息😩。洛克哈特也承認,最近數周的經濟形勢不及之前,數據好壞參半💂🏿♀️🧖🏼♀️,他會密切關註消費活動的情況🏃🏻♂️,但他認為經濟狀況的改善仍然是令人滿意的♔。
美聯儲9月仍表示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加息,並肯定了就業市場的進一步改善以及經濟持續增長的趨勢🤚🏻。上周公布的美聯儲9月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在保持謹慎的同時🤽🏼♂️🚬,仍沒有排除今年啟動加息的可能性。
美聯儲每年舉行八次貨幣政策會議,今年只剩下兩次👩🦼➡️,兩次會議的時間分別為10月27日至28日↙️、12月16日至17日。12月份的會議之前有不少重要數據將會公布👐,包括美國10月份和11月份的就業增長、9月和10月的通脹數據以及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數據和關鍵的消費支出數據。
目前美國的通脹率持續遠離2%的目標水平,這也是美聯儲沒有急於啟動加息的一個重要原因。上周數據顯示,美國9月進口物價指數月率下跌0.1%,年率下跌10.7%;扣除能源外的進口物價指數月率下跌0.3%😨,年率下跌3.1%,創2009年10月份最大年跌幅。
此前耶倫曾表示,進口物價低迷是導致美國通脹遠低於美聯儲2%目標的一個重大因素。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為,9月進出口物價指數雖好於預期🧑🏼🦲,但已連續第三個月下跌🔭🥅,意味著美元走強以及海外經濟增長放緩仍然會給美國國內通脹帶來下行壓力🪢。
美聯儲已有9年未啟動加息,自2008年12月以來就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歷史低點。在美聯儲外部🚿,現在是否應當啟動加息也存在爭論,一些分析人士呼籲美聯儲啟動加息以結束不確定性,認為這將有助於結束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局面👫🏻。而另外一些觀點則認為美聯儲應暫緩啟動加息。IMF之前呼籲美聯儲暫緩啟動首次加息🦻🏼,以減少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的下行風險🔔。IMF的報告認為,今年世界經濟還不足以承受加息帶來的影響,加息可能對新興經濟體造成資本外流、企業違約等影響。
【延伸閱讀】美聯儲調查顯示支付信用與愛情持久度成正比
參考消息網10月12日報道 外媒稱👨🏼✈️,再也不用通過算命來看你的伴侶是否是你的真命天子或者真命天女了。美聯儲的研究顯示,關於你的愛情生活,你的貸款利率比水晶球能說明的問題更多,給出的信息也可靠得多。
據法國《回聲報》網站10月10日報道👨🦽,美聯儲對“信用分數”與伴侶關系維持之間的聯系進行了研究。每個美國人都有一個三位數的“信用分數”。這個分數能夠反映個人支付賬單和償還債務的能力🔪。換句話說,分數越高,就可以認為這個人的信用越好🖐🏽。相反,如果分數低,此人的信用表現就被認為不佳。所以這項指數在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因為它能決定購房👨🏻✈️、求學和購車等貸款的利率,也決定美國人獲得某些支付手段的可能性☞。
美聯儲到底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報道稱,首先,伴侶的“信用分數”通常相近。其次⛅️,分數越高🌯,伴侶關系就越容易維持。具體說🤵🏼,當一對伴侶在確定關系時的支付能力比平均水平高100分,那麽他們第二年分手的可能性就會下降30%。相反🤦♀️,如果兩人的信用分數差距超過66分,那麽在第2、第3和第4年分手的可能性就會提高24%。
根據這些結果🪼,研究人員得出一項猜測📮,即一人的支付能力反映了他在社交中的能力🪐。因此🍩,償還債務的能力與履行非金錢義務的能力相關🕺🏽。
【延伸閱讀】【畫裏話外】美聯儲主席宣布維持利率不變
“In light of the heightened uncertainty abroad … the committee judged it appropriate to wait.”
“鑒於國外的不確定性加劇,委員會認為應該暫緩(加息)⚫️。”(路透社)
——美聯儲主席耶倫上周宣布維持利率不變。她還表示🌥,美國與國際市場的經濟、金融聯系緊密👩🎓👩🏻🎨,不加息的決定受到了包括中國經濟減速在內多個因素的影響❤️🔥。但美聯儲仍傾向於在今年晚些時候實施加息。圖為耶倫17日在華盛頓出席記者會🎸。
【延伸閱讀】美媒稱中國左右美國貨幣政策 影響美聯儲升息決定
參考消息網9月23日報道 美媒稱🫲🏻🚵,中國如今在很重要的方面控製著美國的貨幣政策💠。中國發生的事情影響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決定升息還是降息🚚🙆🏿♂️。
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9月21日報道稱👨🏻⚖️,幾天前,人們就看到這種情況,盡管美國就業充分🧃,美聯儲沒有做出期待已久的升息決定,因為從中國刮起了全球經濟頂頭風💆🏿,尤其是中國增速放慢對全世界造成的通貨緊縮影響🔈。耶倫需要通貨膨脹升高——尤其想要看到工資增長引起的通脹🙅🏼♀️,然後提高利率。然而👳🏼♂️,沒有跡象表明這種情況很快會出現👩🏽💻,而中國就是一大原因🍉。
報道稱,正如此前有文章稱,中國經濟增速放慢和股市崩潰(是前者的表征而非原因)實際上是2008年的歷史重演。次貸危機爆發後,美國消費者停止買東西🔻,中國推出大規模的政府刺激計劃,試圖力挽狂瀾🚵🏽。這意味著債務猛增。幾年前,在中國創造每一個美元的增長需要負債一個美元🫨,而現在所需要的負債是那時的4倍🔽。中國的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比率高達300%。
報道稱,兩年前🐹,那個泡沫開始破裂🕵️♀️。中國政府試圖阻止,力撐一個又一個市場,從房市到股市。不過,他們實際上需要做的是推動國家經濟的重大轉型。中國應該不再是生產廉價鞋子的地方,而應該開始成為消費者支撐經濟的地方,不只是國內的消費者👩👩👦👦,也包括全世界的消費者。再平衡不只是中國的責任——美國和歐洲也必須這樣做——不過如果中國不做🧒🏼,就沒有人能做🩰。全球經濟是一個閉環🙍🏽♀️。再者,中國需要進行的轉型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報道稱,這就是由中央銀行承擔責任而非進行重大的全球再平衡的原因所在。2008年我們發生金融危機的核心原因(西方過度消費🙎🏼,東方消費不足)從來沒有得到解決,所以中央銀行被迫吹出巨大的信貸泡沫🧑🧒,播下了下一次危機的種子,將其鎖在低息之中,低息進一步加大了市場風險,對實體經濟並無真正的幫助👩🏼🚒。正如英格蘭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安迪·霍爾丹最近所言,“過去幾個月,關於全球經濟的爭論被來自希臘和中國的消息所左右🐛。我認為🤐,這些不應該被視為不相關的事件,就像晴天霹靂一樣🪿。相反,它們是過去10年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遭遇的一連串相互關聯的金融動蕩的一部分。”
報道稱✈️🐤,中美需要一起努力拿出一套處理那些不平衡問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