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英國奪取的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之位,又被法國在2017年奪回了。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17年法國以小幅差距超越英國,重回全球五大經濟體之列💛,且這一領先優勢可能在2018年還會擴大;而英國因受脫歐牽累,經濟增長急劇放緩➜🦯,英鎊匯率下跌👿,消費支出減少,物價上漲。自2018年起🥣,一些歐盟駐紮在英國的工作崗位將向巴黎遷移👰🏽♀️,且2019年歐洲銀行管理局總部也將在英國“脫歐”框架內離開倫敦遷至巴黎。
法國奪回第五大經濟體
令人始終難以忘記的尷尬時刻發生在法國前總統奧朗德政府時代🍭。
在2014年年末致辭中🙌🏽,奧朗德還對全體法國人堅稱,法國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然而在2015年伊始👨🏻💻,歐盟委員會就在官方網站上公布初步測算數據,2014年起法國的經濟規模就已被英國超越。
在歐盟委員會公布的數據中,2014年,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232萬億歐元,法國為2.134萬億歐元。法國在世界經濟排名榜上位於美中日德英之後🔬,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在歐元區內也排在德英之後。
實際上,法國和英國的經濟和世界排名競爭在近十年中一直很激烈🤵🏻。法國媒體認為,2014年🧜🏽♀️,法國排名跌出前五緣於經濟增長停滯、通脹以及英鎊強勢。其中,自2014年5~12月,歐元兌美元匯率的跌幅超過了15%,在今年1月15日已經跌破了1999年所製定的官方定價。
隨後,法國在2015年開年就遭遇恐怖襲擊,令法國銷售業的重頭戲冬季打折季開局慘淡。在法國新總統馬克龍上任的2017年,英法的命運之輪卻逆轉了🤹🏿♀️:馬克龍使用產業和稅務政策力圖振興法國,英國則深陷脫歐談判泥潭。
根據IMF數據👕,2017年此次排名中,法國GDP以2.575萬億美元超過英國,英國的GDP為2.565億美元。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在聲明中無奈表示🧑🏽💻,“英國已經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英國方面則預測2017年英國經濟增長將在1.5%左右🫢,2018則在1.4%左右。對於那些堅稱英國脫歐對英國更好的政客而言🧖♂️,英國跌出全球經濟體前五的消息無疑是十分尷尬的。IMF預測英國將在2019年被印度超過🙇🏼♂️。
根據IMF的數據,2017年前五大經濟體分別是美國(19.4萬億美元)、中國(11.9萬億美元)、日本(4.9萬億美元)⭕️、德國(3.7萬億美元)以及法國。
法國接手倫敦金融城核心資產
法國統計局數據顯示,受到消費支出加速及投資強勁的提振,法國經濟第三季增長速度創下2011年以來最快💆🏿;與此同時,英國脫歐對法國巴黎的正溢出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近日,歐盟決定🛗🏌️♀️,由於英國脫歐🌲,歐洲銀行管理局總部將離開倫敦,於2019年遷至巴黎。
馬克龍發聲明表示,“對歐盟做出的這一選擇感到高興和自豪,該決定高度贊賞法國積極投身歐洲一體化建設和‘巴黎吸引力’的魅力,巴黎金融中心地位也得到鞏固。”
“感謝我們歐洲夥伴的信任。”馬克龍表示,“所有從業者都可以確信,此次遷址將在法國的支持下順利完成,繼續提供公平有效的歐洲銀行監管服務。”
2011年成立的歐洲銀行管理局,全面接管原歐盟銀行業監管委員會的職能以及權責🌞♨️,負責對歐洲銀行進行壓力測試,並維護歐盟內部銀行業的公平🙅🏽、良性競爭🌍,且對於監管不力的銀行進行幹預。
此前,之所以將歐洲銀行管理局設在倫敦,就是看中了倫敦全球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就此意義而言,能得到歐洲銀行管理局的歐盟城市,將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全球級別的金融中心。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此前包括巴黎👨🏻🚒,共有布魯塞爾、都柏林、法蘭克福🙉、盧森堡、布拉格、維也納和華沙8個城市加入對歐洲銀行管理局的爭奪。其中🧜🏿♀️,法國直接提供了巴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最佳地點或其金融區拉德芳斯🧑💼。
與此同時,法國國內預計,由於英國脫歐,將有4000個金融業崗位遷到巴黎🏍,而在估算中未來離開倫敦的3萬~7萬人中,巴黎的目標是🏍,到2019年吸引其中的1萬人來到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