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投資參考》的調查數據顯示,盡管中國國內經濟趨穩,但家庭對外匯儲備的需求仍持續增長🤾🏼♂️。
上圖說明了什麽⛓?
在沒有資本管製的情況下,中國家庭願意把10%以上的儲蓄投入到非人民幣資產的受訪者,其占比在去年12月份提高到55%。這是英國《金融時報》研究服務部門《投資參考》自2016年1月進行相關調查以來的最高數值。
盡管政府在過去兩年持續出臺政策穩定國內經濟,收緊資本管製,以及限製家庭和私人企業的外匯交易⏯👱🏽♀️,但根據《投資參考》調查采訪的1000個中國城市家庭⌛️,上述比例仍在過去兩年中穩步上升⛹🏿♂️✦。2017年年末⚄,根據我們的調查☆,消費者對外匯的需求在不同城市層級均有增長。在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有46.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希望至少有10%的儲蓄投入到外匯投資,而在2017年年初調查時🫴🏼,該比例僅有43.5%👨🏻🦳。
中國官方如何回應市場的需求🏹?
即使金融系統漸歸平靜📆,但去年12月底宣布的新措施,顯示中國監管機構對資本外流仍保持警惕。 目前個人持中國境內銀行卡每年在境外ATM提現不得超過10萬元人民幣🤷🏼♂️,這個上限是以個人為單位,而不是以個人持有的卡片數來計算。
政府是否應該如此緊張?
雖然中國的外匯儲備從2014年年中的近4萬億美元下降到2017年1月不到3萬億美元,但面對資本管製和美元的疲軟,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仍回升到略高於3萬億美元(見下圖)❇️。 從外匯數據來看,進一步的緊縮措施是不太可能的,但從對銀行卡的管製可以看出⁉️,政府將對多個資本賬戶施加更大的控製。
美聯儲(Fed)今年有望上調美元利率至少三次💯,因此中國有關單位更擔心新的資本外流。 中國人民銀行在12月份美聯儲最後一次加息之後,立即提高了部分融資工具的利率,今年也有機會再次上調利率,如此⇢,當局才能穩定經濟增長,同時清理金融系統。
現在呢?
中國家庭之所以對外匯需求增加,是家庭收入增長🧛🏿♀️、中國與全球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的自然發展結果。同時,正如我們之前的報道,外匯投資增加,特別是對海外房產投資的上升,也是中國投資者應對國內不穩定局勢的避險措施🔐。
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去年來到了6.7,國內受歡迎的投資渠道(如財富管理商品)也同時增溫,但這些因素,並沒有減少中國投資者對外匯產品的渴望🦎。
考量美聯儲可能加息🎢,以及中國官方的首要任務是防堵金融危機,我們預計中國在今年不會明顯地放寬資本管製。合法的海外交易還是會獲得批準🦸🏻♀️,個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也足以支付海外差旅費用。政府已承諾將更廣泛地向國外投資者開放國內市場,盡管國外投資者也同時希望獲得資金能夠匯出的保證。